LIFE
TO SEE THE WORLD,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,
TO SEE BEHIND WALLS,TO DRAW CLOSER,
TO FIND EACH OTHER AND FEEL.
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.
你做过白日梦吗?
我做过,或者说,我一直活在自己的白日梦里。我幻想自己是一个计算机领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牛,我幻想自己可以给周围的人带来喜悦,我幻想自己可以毫不费力的做到很多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,我幻想电影中的情节可以在自己身上重演,幻想自己可以与爱的人走遍世界,去见证世间的奇迹。可当我在幻想的时候,骨感的现实会生硬的把我拽回来,让我明白,白日梦永远会有结束的时候,终将会有迈进现实的那一刻。
Walter·Mitty,一名在《LIFE》杂志工作了16年的胶片洗印经理,他和我一样,会时常陷入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中。在《LIFE》杂志里16年,他安心的做着胶片洗印的工作,每日循规蹈矩,穿着朴素,淹没在人群中。在去过的城市那一栏,写了两个几乎没有任何了解,只是去过的城市。在他的幻想里,有时是翻越冰山的硬汉,有时是反击领导的勇士,又有时是一往情深的情圣,然而每次,唤醒他的都是冰冷的现实。
一张缺失的胶片,成为了打破他循规蹈矩的生活的契机。墙上Sean的照片似乎在告诉他,“你要的25号底片在我这里,来拿吧”。
当他下定决心出发的那一刻起,一切便已经不再重要。
他走出办公室,走上街头,奔向机场,坐上飞机。那激动人心的音乐,照映出Mitty心中的坚定与决心。似乎是一堆早已熄灭的柴堆,猛然燃起了熊熊的烈火。一路无言,只有一张又一张叹为观止的风景。
这一路的旅途堪称荒诞,Mitty又在白日梦中听到了他的女神抱着吉他唱起了“Major Tom”,坐上了一个醉酒的飞行员的飞机,跳入了冰冷的海水中,和鲨鱼打了几个回合,当他被救上船的时候,还对一切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,用力的捏着救援者的脸,确定着自己的存活。
这一次,他勇敢的行动了。
到达了冰岛,Mitty骑着单车,坚定的走向那个未知的远方,似乎他不在乎那个方向是否正确,直觉告诉他,那里,就是目的地。沿途美丽的冰岛风光,和激昂的音乐,奏响了Mitty征程的号角。
然后便是这部电影最激动人心的部分,Mitty拿着从小屁孩手里换来的滑板,抓着用撕开的领带绑住的石头,滑向了机场。群山,绿茵,公路,一切都是如此的广袤,而人,又是如此的渺小而又伟大。这一次,他却又和Sean失之交臂,而且公司裁员的消息,逼迫他回到公司。
不出意外的,他被裁了。而他当他带着滑板去送给女神的儿子的时候,迎来的却是一个陌生的男子为他开门。这次,他似乎又输的一败涂地。他又开始了他的白日梦。
回到家中,家人找到了过世的父亲的山地背包,他拿起了那本空白的,小小的旅行日志。开始了他的第二轮寻找Sean之旅。
巍峨的雪山,川流不息的瀑布,语言不通的旅行者们,却在这里相遇,在这里共同前行,这次,他奔向了喜马拉雅,奔向了他的不甘,奔向了他的执着。
他找到了Sean,质问他25号胶片的事情,Sean却告诉他,这在他送给Mitty的钱包里。至于钱包,早就被Mitty扔掉了。一只雪豹从山谷中走出来,不同往日,Sean没有按下快门,他告诉Mitty:“Sometimes I don’t If I like a moment…I don’t like to have th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. Just want to stay in it。”
影片的最后,Mitty的妈妈仍然留着他的小钱包,而Mitty也如愿找到了25号胶片,他扔到了领导办公室的桌子上,然后,离开了。最后一期《LIFE》如期发行,令他意外的是,这25号胶片所拍摄的,正是他自己,那个为了《LIFE》杂志而贡献了数十载热情的自己。
美好的东西从来不会寻求关注
电影结束,久久难以释怀,于是我也踏上了远行的征程,去见证自己的世界,去活出自己的人生。我是个喜欢白日梦的人,哪有怎样?我本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,我有勇气去梦,去用心感受这个世界,去勇敢的生活,去勇敢的面对生活,面对自己内心的杂乱。我一直昂首挺胸地走在我自己的人生路上。一路且行且歌,爱着自己,爱着这个世界,爱着我爱的人。
二刷白日梦想家,依然还是感动的热泪盈眶。冷静下来,没有对失去的悲伤,没有对过去的不甘,有的只是自己脚下的路。
这里借知乎影评中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随想。“愿我们也能成为自己的脚踏实地的白日梦想家,愿我们也能成为自己一生追寻的故事。”